1 今天咱们聊金瓶梅。 西门庆死后,经过一番曲折,丫鬟春梅被吴月娘赶出西门大院。 春梅运气好,嫁给周守备当小老婆。因为春梅怀了孩子,周守备对春梅非常宠爱,被奉为守备府小奶奶。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要一奉十。 从前的丫鬟春梅,成了守备府小奶奶,名牌衣服明牌手表明牌首饰,挂了一身,整个人都舒展了很多—— 比昔时出落得长大身材,面如满月,打扮的粉妆玉琢,头上戴着冠儿,珠翠堆满,凤钗半卸,上穿大红妆花袄,下着翠兰缕金宽斓裙子,带着丁当禁步,比昔不同许多。 春梅当丫鬟的时候,心气就高。现在当了小奶奶,更加不一般。就连去寺庙,也要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去寺庙,大都一幅虔诚恭顺的样子。比如吴月娘一行,虽然也是簇拥着一群人,但都是亦步亦趋慢慢走进寺院参拜观看。 春梅呢?直接让轿子抬进去,相当于现在直接开车不减速进去。 2 春梅此行的目的是到永福寺后面祭拜潘金莲。轿夫抬着她,直奔寺院后面潘金莲坟前。 寺庙里的长老和尚们,站在道路两侧迎接,毕恭毕敬,还自责迎接来迟。春梅也不下车,连车窗也只摇开一道小缝,简单回了句“知道了”,就坐着轿子去了寺院后面。 祭拜完毕之后,春梅要到庙里看看。她的轿子直接开进了方丈二门里,还不带不减速的。书上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不一时,轿子抬进方丈二门里才下。 金瓶梅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可能他也觉得轿子直接开进寺庙并不妥当,但也不好明说。就用了一个“才”字,委婉地表示出春梅过于排场。 庙里的长老主动把寺院清场,让吴月娘等普通香客先回避一下,说有大人物要来,等招待完大人物再招待她们。 长老还特地给春梅安排了上座,之后又是参见又是亲自递茶,还不停地自责“有失远迎,请小奶奶赎罪”。 那长老上面独独安放一张公座椅儿,让春梅坐下。长老参见已毕,小沙弥拿上茶来。长老递茶上去,说道:“今日小僧不知小奶奶来这里祭祀,有失迎接,万望恕罪。” 3 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为什么春梅小奶奶能够享受这么多特殊待遇,还能在庙里不减速开车——就连作者也对这一行为有些腹诽。 从小奶奶的角度说,这车必须得开。 不但要开,而且得使劲儿开,把油门踩到底,不拉出几道黑烟,简直对不起小奶奶这个身份。 金瓶梅时代,没有汽油柴油冒黑烟——但是不要紧,做在轿子上,让轿子跑得飞快,把轿夫累的汗流满面、衣衫尽湿,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只见一族青衣人,围着一乘大轿,从东云飞般来,轿夫走的个个汗流满面,衣衫皆湿。 春梅原本是丫鬟,骤然当了小奶奶,而且是清河县知名人士周守备家的小奶奶,属于一步登天。如果不好好炫耀一番,就是锦衣夜行——比去度假没拍照片没发朋友圈还遗憾。 怎么炫耀?搞得跟普通人特殊就行。普通人徒步进入寺庙,小奶奶要坐车进去。哪天普通人也能坐车进庙,小奶奶就得开直升机直接落进去。 4从周守备的角度说,这车也得开。 周守备是清河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为清河县,为东平府,乃至为整个山东省做出过重大贡献,是大家公认的。如今有了这么一个美丽可爱又能生养的小奶奶,当然要十分宠爱。 小奶奶只是想在庙里开开车撒撒欢,这点愿望能不满足么?人家春梅嫁到守备府是为了来吃苦受累的么?况且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儿——连招呼都不用打,永福寺的和尚们看到来的是守备府小奶奶,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一位朋友说,他们那边有个地方,人非常彪,车主都把车停在路中间,其他车绕着走。谁不把车停在路中间,谁就没面子。 对周守备来说,守备府小奶奶在庙里开车,还有一层意思——其他什么李县长、何提刑、张大官、王皇亲之流和他们的家属们,整天在清河县各个角落搞特殊,他周守备不也搞一下,岂不是显得没有存在感,被人看不起?甚至有人解读为守备府失势了。 5 从永福寺的角度说,得允许小奶奶在庙里开车。 在永福寺修缮佛刹、招募和尚的过程中,很多人出钱出力(比如西门大官人活着的时候,也曾经给永福寺捐款),但守备府是寺庙的大股东兼实际控制人。 佛家讲说众生平等,但周守备身份特殊,守备府的人比其他众生更加“平等”一些,也说得通。 当初不是守备府牵头把寺院修缮整饬完备,清河县哪还有这么好的庙供大家参拜?信佛的人更应该懂得感恩不是么?你看看隔壁阳谷县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活成了什么鸟样! 永福寺的和尚或许还有这样的心理:守备府的小奶奶偶尔来开车,就让她开吧,反正也不是天天来开,耽误不了太多。至于被轿夫们因用力而塌坏的青砖,大不了再修一下——还可以搞出一个类似“我在永福修青砖”这样的活动,扩大永福寺的影响力,加强清河县人民对清河县的自豪和热爱。 让小奶奶在庙里开车,说不定小奶奶一高兴,跟周守备说:永福是个好寺院。周守备一高兴,又给拨过几百两银子。 反过来,如果不允许小奶奶在庙里开车,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必定会得罪守备府。 得罪了守备府,不但拿不到守备府的新一轮投资,说不定守备府还会暗中给永福寺下绊子,让永福寺的和尚们年夜饭都吃不成——这实在是岂有此理。 6 唯一的不确定性因素是吃瓜群众。很多吃瓜群众会看不惯这种寺庙开车的行为。 不是说好了寺庙里严禁开车的么? 不是说连隔壁县的县太爷来寺庙参观,都要徒步的么? 不是说寺庙的和尚平时走路都十分小心,生怕踩坏了寺庙的青砖么? 怎么忽然来了这么一位小奶奶,不但在寺庙开车,还把油门踩到最大,进行撒欢式开车? 更可恶的是,为什么这位小奶奶在寺庙开完车,还大肆宣扬一番?难道她们已经自负到可以不必照顾吃瓜群众情绪的地步了么? 其实啊,吃瓜群众已经习惯了——甚至吃瓜群众内心里已经默认了小奶奶们会在寺庙里开车甚至开飞机。大多数吃瓜群众平时很忙的——又要讨生活,又要吃瓜,哪有时间关心永福寺的青砖啊。只是吃瓜群众还不习惯于小奶奶们直接把特权和后门秀在大庭广众之下。 哪有什么云水禅心,只不过是周守备牵头修了座家庙而已…… 原创不易,求转发,求“在看”,求
|